首页 > 会客厅 > 内容

院士风采丨《中国工程院院士传记——林元培传》在上海发布

网络  2025-01-18  浏览:520

1954年11月25日,建筑工程部城市建设局上海给水排水设计院(上海市政总院前身)正式成立。当年年末,18岁的林元培作为上海市土木工程学校的第一批毕业生,被分配到上海给水排水设计院,开启了专业生涯,始终坚守,从未离开。

在两个世纪的交替之际,林元培呕心沥血、精忠报国,以上海市政总院总工程师、黄浦江四座大桥总设计师的名义,让黄浦江大桥成为上海划时代的纪念碑。

今年既是总院70岁的生日,也是林院士进院70年,林院士见证了总院高质量发展的全过程,是全院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他的贡献和精神是全体总院人共同的财富。

院士简介

林元培,1936年2月出生于上海市,原籍福建省莆田,国际著名桥梁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市政总院资深总工程师。

在桥梁设计理论研究方面,研究提出斜交构造异性板弯曲理论及其应用、非线性薄壁空间杆件稳定有限元法、铰结板横向分布理论、杆件系统的徐变分析方法、首创卡尔曼滤波法控制斜拉桥施工等创新成果,并在工程实践中广泛应用。

3次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均为第一完成人),多次荣获国家优秀设计金质奖、詹天佑土木工程大奖,以及美国国际桥梁协会尤金·费格奖、国际桥梁及结构工程协会杰出结构大奖等。

1989年被建设部授予首批“中国工程设计大师”称号

1990年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1994年获得“茅以升桥梁大奖”

1995年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

200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2007年获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

2015年获得永久性小行星命名,获得国际小行星中心颁发的“林元培星”铜匾和证书

三个关键词

传记中有三个关键词被林院士反复提及,分别是机遇、创新、第七个问题。

机遇

“我能够成为四座黄浦江大桥的总设计师,是因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机遇好。”

林院士十分欣慰自己生逢其时。机遇开创了一个新时代,从浦东传来的桩机轰鸣声,打下了南浦大桥第一根钢管桩,令全世界期待。大桥的建成,浦东的发展,上海的风景线,中国改革开放的大格局,从此发生了根本的转变。

创新

“希望我们的工程师要多创新,不要走别人的老路,要有新的东西留给世界,才会无憾无悔。”

林院士在多个场合都提到创新精神,他强调,我们对创新工程的态度应该是不求一步登天,但求不停地稳步向前。走老路是最简单的,但是很难适应时代变化,因此,青年人务必勇于创新,不断突破自我,为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

第七个问题

“每当我设计一座新的桥梁,到了临近方案拍板的时候,我无时无刻不在紧张地考虑,我告诫自己,你已经想到了可能会出现的六个问题,但是否还存在着没有想到的第七个问题?”

关于这“第七个问题”的思考,体现出林院士科学求实的严谨态度。尽管这“第七个问题”一直没有出现,但遇上新的桥梁设计时,林院士就始终还是会去寻找那“第七个问题”。

一句感谢

林院士作为国际著名桥梁工程专家,中国大跨径桥梁、跨海大桥设计建造技术创新突破的开拓者,为中国桥梁工程技术成功赶超发达国家并跃升至世界领先水平作出了突出贡献。他在传记中提到:

“一个人本事再大,也是难以独立设计一座世界级大桥的。”

表达了他对上海市政总院桥梁设计团队,以及所有参加建造大桥的施工单位发自内心的谢意。而今天的总院已是名副其实的桥梁建设国家队,“目前我国的桥梁设计、施工已经达到了世界一流水平”。

代表工程

柳州柳江大桥  中国第一座预应力刚构桥,跨度124米。1968年建成通车。

 

上海泖港大桥  中国第一座大跨度斜拉桥,跨度200米。1982年建成通车。 

重庆嘉陵江石门大桥  单塔斜拉桥跨度220米。此桥建成意味着中国可以设计施工跨度400米以上斜拉桥。1988年建成通车,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上海南浦大桥  双塔斜拉桥,跨度423米,一跨过黄浦江。1991年建成通车,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上海杨浦大桥  双塔斜拉桥,跨度602米,突破世界纪录。一跨过黄浦江,1993年建成通车,获全国最佳工程设计特等奖。

上海徐浦大桥  跨度590米,一跨过江。混合型斜拉桥,1997年建成通车。获1997年全国第九届优秀工程设计金奖。 

上海卢浦大桥  跨度550米。现代钢结构拱桥,突破世界纪录。2003年建成通车、2004年获国际桥梁会议“尤金奖”。2008年获国际桥梁协会“杰出结构奖”。

东海大桥  从上海至浙江省洋山港,海上距离32千米。海上施工风狂浪高,一年中只有半年可以施工,必须与洋山港陆地施工在三年内同步完成,故创新设计60米一跨的梁分布在海上,可减少海上的水中墩和海上吊机的操作量。2005年建成通车。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关键词:,林元培 桥梁 创新,
编辑: 张红

分享

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

Top